日前,中國青年報第五版“校媒”上,以“一臺沒有主持人的畢業晚會”為題報道了我院新聞播音系2014級播音主持專業學生的畢業匯報演出🦹🏽。既展現了我院學子紮實的專業技能,又提升了學院的社會美譽度。這是國家級媒體首次對我院進行報道。http://zqb.cyol.com/html/2016-05/03/nw.D110000zgqnb_20160503_2-05.htm
全文如下👨🏻🦯➡️:
一臺沒有主持人的畢業晚會
燈光起👰🏿,音樂縈繞,15名同學不斷以不同角色,一次次往來於舞臺上。身份變換,角色變化🎅🏼,炫目的萬花筒化作一個個音符,“跳”進觀眾的心裏👲🏽。
這是安徽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首屆播音主持專業的畢業匯報演出,這個班級只有17名同學,卻撐起了一臺近2個小時👢,包含10多個形態各異的節目的演出⛵️👷🏼。
早在去年底,輔導員王琍琍提出一個設想🥔:播音與主持專業的同學🧑🏻🔬👩👧👧,能不能辦一臺畢業匯報演出?聽完王老師的提議後,同學們有點兒懵,17個人,光靠主持🦶🏻🤥,恐怕是撐不起一臺晚會🛄🔬。
“如果大家有決心🤾♂️,我來做導演🤹🏻♀️!”黃秋晨也記不起當時怎麽想的了,“這好像就是個燙手山芋。”
一個寒假的思考,節目的整體脈絡已經理清,黃秋晨以為一切會有條不紊地進行,但在和指導老師溝通節目時出現了分歧🕴。
“為什麽整場晚會沒有主持人🪩™️?”老師很不解,“關鍵這還是播音與主持專業的畢業匯報演出啊🏊🏿♀️!”
播音與主持專業的畢業匯報演出🚴🏽♀️,卻把主持人給拋棄了,這個想法,把不少人嚇了一跳🍧。
“在這樣的晚會中🙍♂️,主持人相當於報幕員,根本沒有設置的必要⌛️,用展現校園生活的視頻串場,才更能烘托出我們畢業的氣氛👩❤️👨,引起觀眾的共鳴🎪。”黃秋晨據理力爭。
最後👩🏼🍳,老師采納了學生的意見🍹。沒有主持人,也就意味著🦹🏿,每個表演者都擔負著主持人的功能🚶♀️。
確定了演出模式,接下來就是彩排了。每次排練的時候🌆,總難聚起所有的同學🚴♀️。對於畢業班的同學來說,工作、實習👩🏿🍼,樣樣都是天大的事兒🚉。
汪敬儒彩排遲到🌥,是因為在外地工作🦹🏿♀️,需要趕夜班火車回來;唐承浩訓練註意力不集中👖,是因為工作之余,熬夜背稿太過辛苦;程萬軍每天排練嬉皮笑臉🤦🏻♂️,是因為17個人聚到一起,是他最快樂的時光……
“這應該是這個集體在校園裏最後的一次合作了,相信你們,加油💨!”指導老師的一句話說到了大家的心坎兒上。
終於等來了畢業匯報演出正式開始的日子。
“畢業季又如期來臨。青春就如一本打開就合不上的書🧚🏽♂️,書中藏著我們的苦讀歲月🙋🏻♀️,藏著我們的青春成長故事🛶,一場匯報演出裏➔,承載了我們對於過去與未來的一種回憶與想象,或許,也藏有您的影子……”
大合誦是最後一個節目,參演了6個節目的班長“寶哥”突然發揮“失常”。最簡單的合誦💁🏿♀️,他一個字都念不出來,現場在這一刻出奇的安靜。
“寶哥”扭過頭🎍,淚眼朦朧。臺下的輔導員王琍琍,也濕了眼眶🧴。不知是哪個同學,接過“寶哥”的臺詞,哽咽著念了下去🙇🏽♀️。淚水就這樣布滿了每個人的臉龐。
17個人的畢業演出,17個人的故事👇,17個人的青春,就這樣定格在4月的黃昏。這一刻,大家似乎忘了,17個人終於辦成了一臺畢業大戲🟣,而這其實是對青春最好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