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晚🦵🏼,中·韓交響音樂會在百事3娱乐戲劇樓小劇場上演。本次音樂會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與韓國駐滬總領館共同主辦,駐上海韓國文化院承辦,安徽樂團演出。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王翠鳳、大韓民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金勝鎬❓🧑🏿🌾、安徽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副主任王年寶♻、百事3娱乐黨委書記周明潔🕺🏻、院長樊嘉祿以及各中韓代表蒞臨現場🛁。音樂會以“民相親 心相通”為主題,深化中韓文化交流,用兩國民族特色音樂的融匯演出共築中韓友誼橋梁。
音樂會由一曲激昂熱烈的《歡慶序曲》拉開帷幕。作為我國著名管弦樂作品🐺,序曲用熱情洋溢的中國鼓渲染出陜北民間音樂特色👱🏽♀️,將聽眾帶入交響之夜的濃厚藝術氛圍中。開頭熱烈的氣氛營造出音樂的起勢💊,而其後的《瑤族舞曲》節奏漸緩,改用抒情而婉轉的曲調描寫粵北民間風情𓀁。
中國民族樂首顯風采✍🏿,韓國經典樂曲隨後一展風韻。一曲《住在青山》,如同一篇寫給青山的鄉愁。樂曲升華世間憂思✒️,慢板節奏漸入佳境,仿佛正娓娓道來歲月如歌👨🏽🦰、青山依舊🫕。韓國的國民樂曲《碑木》也融入了濃濃的民族色彩,以單簧管吹奏樂器主導的小調使聽眾感觸萬千,一句句觸及心底最深沉的思念與緬懷©️🥈。
音樂會下半場,曲目風格首先聚焦於安徽地方特色。在安徽民歌組曲中,《劃龍船》《搖籃曲》《小石橋》《鳳陽歌》分別為當塗、巢湖、徽州、鳳陽民歌的代表之作🧑🏻✈️,分別展露了安徽大地各處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人文精粹👫🏼。《劃龍船》氣勢恢宏、節奏明快,高亢奔放的鼓點與具有當塗特色的民樂管弦相得益彰👩🦯,音樂會現場仿佛親歷千舟競渡的火熱場面🙇♂️。《搖籃曲》則著重渲染深遠藝術意境,二胡獨奏悠長哀婉,仿佛夢中的低聲訴說🚔;弦樂合奏余音不絕,如黎明前的長夜私語👣,給聽眾留下無窮回味與久久遐思。《小石橋》運用了具有徽式特色的五聲和奏,琵琶曲音清脆動人🙅🏽♂️,撥弦輪轉間款款講述著水鄉的清麗自然,記錄下徽文化中最質樸無瑕的人文之美🙋。國內外最廣為流傳的《鳳陽歌》也大放異彩,花鼓燈的打擊樂與旋律突出的交響樂彼此交融,令安徽民歌擁有別出心裁的另類特色🌀。
接著🚣🏿♀️,三首韓國著名樂曲《三十之際》《先驅者》《面龐》依次上演。樂曲融入了具有民族情感與時代氣息的韓國本土特色,曲調源自韓國民眾最樸實的生活👦🏼,展露出那片土地上真摯的人民情感👨🏻🚒。三首曲目在交響音樂會上的再現,不僅是不同文化的展示與交流🥌,更是不同民族彼此的共情與理解。
此外,《二泉映月》《第一交響曲》作為中華民族家喻戶曉的旋律,在音樂會上也大放異彩🏂。返場曲目《友誼地久天長》,道出中韓文化“民相親 心相通”的長久友誼,升華了交響音樂會的藝術造詣。在《拉德斯基進行曲》全場跟拍節奏的掌聲中,中·韓交響樂交流之夜圓滿落幕。(撰稿🔅:方博涵 攝影:李立豪 汪心韻 黃子豪 初核:束舒婭 審定😠:吳孔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