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
工作生活的習慣
——學習《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完善權力監督製約機製📲,以黨內監督為主導,促進各類監督貫通協調,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以黨內法規的形式對黨內監督體系作出明確規定,強調要建立健全黨中央統一領導👩🏼💻,黨委(黨組)全面監督🕸,紀律檢查機關專責監督♎️,黨的工作部門職能監督🏞,黨的基層組織日常監督,黨員民主監督的黨內監督體系。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將“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的製約和監督”專列一章進行重大部署,從頂層設計的高度進一步明確了加強權力運行製約和監督機製建設的重大意義和發展方向🍷🎼。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對保證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實現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意義重大,對保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影響深遠🏇🏽。
問🤵♂️:為什麽說“外部監督是必要的🔌,但從根本上講👨🦱,還在於強化自身監督”🫅🏿?
答:黨內監督是指黨自身的監督,黨外監督是相對於黨內監督而言的🧛🏿,兩者互相依存、互為補充,統一於全面從嚴治黨全過程。從唯物辯證法看,黨內監督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黨外監督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我們黨聚焦全面從嚴治黨中監督難🧙♀️、難監督這一難點問題➕,在堅持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相結合的原則基礎上,對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相結合的內容以及如何結合作出具體規定🐈⬛🤦🏽♀️,把黨內監督作為黨和國家各項監督形式中最基本的🪼、第一位的監督☘️,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同時註重發揮黨外監督的作用,並從製度和機製上把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結合起來,實現了黨內監督製度的重大創新。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對於強化黨內監督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
堅持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相結合🥴,是我們黨在加強黨的建設歷史進程中逐步形成的。我們黨最早關註的是黨內監督👩🏽🏭,始終把黨內監督放在首要位置,並隨著形勢和任務的發展呈不斷加強態勢𓀅。在加強黨內監督的實踐中,逐步形成黨外監督🥄,強調黨要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接受民主黨派和黨外人士的監督,並形成了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傳統,提出了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相結合的原則。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的關系上👆🏻,我們黨進一步厘清了各自的目標指向,強調“強化黨內監督是為了保證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強化國家監察是為了保證國家機器依法履職、秉公用權📂,強化群眾監督是為了保證權力來自人民、服務人民”👩👩👧👧🙇♀️。在紀與法的關系上,強調紀法分開⛩、紀在法前👨💼、紀嚴於法,在強化黨內監督的同時🙏,必須把執紀和執法貫通起來🐳。在具體方式上,提出並落實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在堅持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相結合的原則基礎上,對法律監督🖌、民主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以及輿論監督等黨外監督作出明確規定,並賦予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相結合更加豐富的內涵👇🏻。
正確處理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的關系,要把握好幾項原則。一是在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的關系上,強調黨內監督的根本性。應該說👩❤️💋👨,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的出發點是一致的,都是為了維護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但從根本上講,還在於強化黨內監督。二是在黨內監督和黨外監督的監督體系中,強調黨內監督的重要性。黨內監督始終居於統攝地位🙋🏿,起著核心作用🦸🏻♀️👷🏽♀️。三是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大格局中🫵🏽,強調黨內監督對黨外監督的統合性👩🏻🦽➡️。黨內監督要同國家監察、群眾監督結合起來,同法律監督👥、民主監督、審計監督、司法監督☢️、輿論監督等協調起來🥷🏽,才能形成監督合力。要完善監督製度,做好監督體系頂層設計,既加強黨的自我監督🧜,又加強對國家機器的監督👳;健全國家監察組織架構,形成全面覆蓋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的國家監察體系。